2020年7月29日,正在南海海面上做科学考察的“向阳红18”船会议室里正在召开每日的航次例会,船长崔鹏根据最新气象分析,正在告知与会的首席科学家、领队及船舶甲板、轮机和实验室各部门长,由于台风(202003号台风,一个快速形成的强低压,未命名)影响,船舶将在完成当前站位的地质绞车试验取样作业后,开往三亚避台。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会议,实验室二管轮李明杰满头汗水、神色焦急地向船长、首席科学家及航次领队汇报:地质绞车测试时,当设备下放至约2500米水深时出现异常,排缆器液压泵噪音异常增大,排缆器不动作。听到这个消息,全体与会人员面色凝重:根据船长在例会上的最新气象分析,第二天凌晨两点后,在我船所处的作业区将出现3米以上的大浪区,且将逐渐增大。而现在已经是下午18点半,如果设备不能及时回收,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刻不容缓,简单了解情况后,船长与首席科学家及航次领队就绞车故障分别向所领导和船管中心等进行汇报,所领导做出务必在台风到达前完成对故障的排除等重要指示。
轮机长周玉教立即跟随二管轮进入绞车舱现场查看,发现控制绞车刹车和排缆的控制油泵噪音非常大,而且抖动剧烈,输出压力不足1Mpa,而正常值应大于8Mpa,刹车不能完全打开且排缆器不动作。周老轨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向船长和首席将自己的判断做出了汇报,怀疑控制油泵损坏,导致无法形成油压。
但把上述情况与绞车服务商沟通后,服务商认为油泵没有损坏的可能,因为开航前服务商刚刚对油泵进行了拆检,没有发现问题。判断是调压阀卡或失灵,要求对调压阀进行调试。但按照服务商指导调整后,压力仍没有变化,故障依然存在。接着按照服务商要求对调压阀块解体,在解体过程中发现有金属粉末,进而对油泵出口滤器解体,发现了更多的金属粉末,更加证明了老轨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即控制油泵已经损坏。
将现场情况向服务商汇报后,服务商最终同意了轮机长最初的判断,即控制油泵已损坏!问题找到了,但船上没有该泵的备件,无法修复。必须找一个切实有效的应急方案,把设备从水下收回,不仅因为这套设备昂贵,地质绞车还是下航段任务的主要科考设备,没有它,很多科研项目将被迫取消,损失难以估量。
按厂家说明,储缆绞车油压可以满足控制油泵需求,紧急情况下可临时代替控制油泵。但这个方案需要三通和变径接头与控制油泵管路相连,遗憾的是,船上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备件。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实现紧急处置成了一道难题摆在大家面前。此时,指针已经指向晚上9点,船体越来越明显的摇晃预示着风暴越来越近了。
怎么办?经过反复思量,周老轨提出了新的方案:在储缆绞车上升液压管路开孔,焊接能够与控制油泵相连的接头。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接头与管路材质不同,管路油压高达10Mpa,人工现场加工的管件能否满足要求?船长走了过来,问老轨:“能不能行?”老轨很有信心的说:“没问题,我们机工长完全能够焊好。”
“那就干!”关键时刻,崔鹏船长从来都是坚决果断。“要争取在今晚十点半之前修好,如果延迟太久,台风将逼近我船,对船舶安全造成极大危险。”船长下了命令。
实验室与轮机部通力配合,放油、拆管、清洁。机工长戴闰打磨、开孔、焊接有条不紊。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管路终于安装完毕,整个过程只用了45分钟!
但就在大家认为圆满完成,满怀期待的进行压力测试时却出现了新的问题,接头处发现漏油,拆开后发现接头螺牙变形损坏。管件接头要承受10Mpa的巨大压力,要求极高,没有备件,只能用锉刀手动修理。老轨再一次亲自上阵,利用娴熟的钳工工艺,用小锉刀一点点修理损坏的螺纹,汗水不断从脸颊滴落,也无暇去擦拭一下,大半个小时过去了,接头螺纹终于修好了,接管测试,一次成功。刹车顺利打开,排缆器工作正常,绞车工作正常,完美!
看着钢缆顺利回收,全体船队员心里充满了无比的喜悦,也让来自13个科研单位的多名科考队员见证了青岛华洋船员的严谨的管理,果敢的指挥,准确的判断和精湛的技术。30日凌晨2点,设备成功回收上船,甲板上一片欢腾,一直守候在作业现场的船队员互相祝贺,“向阳红18”船在船长的一声令下,踏着欢快的浪花驶离大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