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是一个平常但又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我们“向阳红06”轮在经过充分的备航,从青岛起航前往西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由于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海局首个远洋科考任务,同时也面临水深大、海况复杂、作业难度大等困难,北海局领导非常重视,专门派出了一支由北海勘察院陆会胜书记担任领队,李国刚高级工程师担任首席科学家、技术保障中心崔运璐主任担任装备助理的精兵强将出征西太平洋。
起航伊始,陆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本次任务涉及的各方面进行宣贯动员,组织修订调查作业项目的操作规程,以规范各岗位的操作行为,技术保障中心崔运璐主任、首席科学家李国刚也分别组织调查队和绞车保障组进行了多次的培训,让大家对于本次的任务和基本操作充分的了解。
五月初到达作业区后,各部门都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调查作业当中。
轮机部
作为全船动力的心脏,轮机部设备的稳定运转是保障任务完成的关键基础之一。而设备日常保养维护能极大的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率。每个轮机员都秉持着“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观念,始终认为设备良好的保养并不是解决了多大的问题,而是充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在到达作业区作业前,机舱轮机长按排各个轮机员仔细检查各自分管的设备。
大管轮负责主机、CPP、舵机及侧推,每种设备都是两台,这不仅是船舶航行的动力核心,也是调查作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动力定位系统的关键设备,因此由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所以必须保证所有设备在任何时候都能正常运行。
二管轮负责船舶发电机,这是全船唯一的电力来源,船舶包括实验室在内的所有用电都由发电机供给,在作业时万米绞车等设备会增加上百千瓦的额外用电,为了保证供电稳定,必须保持两台辅机正常运转,保养任务繁重且艰巨。由于原动机在设计时没有安装示功阀及单缸排温表,每次检查时都要用手触摸各缸高压油管感受脉动,利用轮机员的扎实的业务素养和丰富的经验来判断每个缸燃烧是否正常。
三管轮负责很多辅助设备,包括生活区供水等,有时候半夜队员房间的供水管爆裂,也必须马上更换,保证大家的生活方便。
到达作业区后,当地的气温超过了30度,机舱温度更是高达40多度,轮机部为了保证不耽误调查作业,统筹考虑调查调查作业安排,合理规划保养时间,充分利用两个作业点之间航渡时间开展设备保养、检查工作,大家战高温、斗酷暑,在高温的条件下通常一干就是3、4个小时,用自己的汗水保障了轮机部每个设备的正常运行。
驾驶台
驾驶台在船长马桂华的领导下,协调驾驶员值班及操作船舶的规范。调查作业时,船舶需要在正常航行和动力定位的模式之间切换,并且在到达每个预定作业点后需根据风向、流向合理调整船舶姿态,这都需要熟练的驾驶技巧和对车、舵的灵活使用。同时,驾驶台是一个船队员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通过电话,高频等手段及时的联系,按照实验室的要求操纵船舶,并给机舱设备提出要求控制主辅机等。在由停航状态转动力定位模式时驾驶台通知机舱,机舱就需要马上把主机控制转为机舱控制,并根据主机的油温、水温及相关参数,给主机加速,直至达到恒转速状态,转至驾驶台控制,然后再准备轴带发电机,合闸。驾驶台要使用侧推,首先要进行重载问询,机舱许可后驾驶台才能启动。在一切正常后,驾驶台再调整船位、姿态启用动力定位。正是这种多部门、多岗位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为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调查队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李国刚同志率领着一支身经百战的队伍,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工作区海况恶劣,浪高基本都在2米以上,由于船舶摇晃,要求在收放设备的时候,调查队员必须有精湛的技能和严格的作业规范。因此,队员们炉火纯青的止荡索使用技术与万米绞车的默契配合,保证了每次都能平稳高效的收放设备,每个操作在什么时候、保持什么角度、钢缆多长、安装和取下止荡索时机都十分精准、娴熟。
在调查工作正有条不紊持续推进的同时,航次领队陆会胜书记又组织各个相关的部门,对操作的各个程序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优化,增进了各个部门协调联系,进而更有利于安全高效的作业,有效的缩短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不仅工作方面井然有序,生活上也是多姿多彩,五一劳动节组织了套圈比赛等活动,而且本航次有陆会胜书记牵头安装了“基质土蔬菜种植系统”,我们的海上农场也在大家的精心培育下举行了第一次采摘节活动,大家吃着自己种出来得蔬菜,心里是一种满足和享受。
十多天的调查工作,充分展现出所有船队员勇往直前、不畏艰辛、精诚团结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展望以后,坚信本航次在全体船员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圆满顺利的完成科考任务。
图 | 陆会胜
文 | 向阳红06轮 康凯
编辑 | 蜜雪儿